盲道为何帮不上“盲”

欧宝娱乐官网版app/新闻

盲道为何帮不上“盲”

2023-08-28 14:23:22 |   作者: 欧宝在线下载

  十二月八日,视障人士赵银利走在西安市未央区海璟台北湾小区外的盲道上。 本报记者 文超摄

  12月15日,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一处人行道的盲道上停着一排摩托车。 本报记者 张英摄

  9月8日,视障人士杨子宣手执盲杖行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道路的复杂多变让他走得步步惊心(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张英摄

  前言 盲道是专门帮助盲人行走的道路设施。我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应当按照规划设置盲道。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视障人士总数超过1700万人,陕西视障人士接近30万人。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不遗余力建设盲道,方便盲人出行。可令人尴尬的是,盲道上看不到盲人,这已成为社会大众的普遍印象。盲人去哪了?盲道还有没有必要建设?

  12月1日10时许,西安市环城东路朝阳门外一处人行道上,交通安全志愿者老许正在劝阻一名将摩托车停放到盲道上的男子。面对这名男子的应答,老许颇感无奈,他确实没看到盲人走过盲道。

  各级政府部门为了方便盲人出行,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盲道成了“摆设”。人们不禁要问,盲人去哪儿了?盲人为何不走盲道?盲道还有没有必要建设?……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访了西安部分视障人士以及残联、城管等机构和部门。

  “小区没有盲道,我一个人走不到大门口,只能站在楼道口等你。”12月8日,在西安市未央区海璟台北湾小区一栋单元楼下,视障人士赵银利站在楼道口笑着对记者说。记者发现,通往单元楼门口的小道上,横七竖八停着一排电动车。

  赵银利已经记不起上一次单独出行是何时了。平时上下班,她都需要家人接送,偶尔去街道逛一逛,4岁的儿子是她最大的依靠。在她的印象中,盲道越来越不靠谱:“有些盲道建设得有问题,比如地砖上的凸起不符合标准要求,盲人几乎感觉不到。还有就是好多路口没有衔接盲道,交通信号灯也没有盲人提示音,导致我们过马路十分危险。”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西安一些视障人士,发现大多数盲人不敢单独出门,也几乎不使用盲道。这是市民群众在盲道上看不到盲人的根本原因。而盲人不敢单独出行、不使用盲道则与盲道复杂多变有很大关系。

  先天失明的杨子宣还未成年时就习惯了独自出行,他曾在西安地铁2号线开通之日便一个人坐地铁“走南闯北”。但这几年杨子宣很少单独出门:“现在出行环境越来越复杂了,对盲人来说不仅是举步维艰,而且很危险。”

  为了亲眼见识盲人单独出行的艰难,记者跟随杨子宣从他的住所走出来。面对小区附近复杂且无盲道的道路,也许是因为早已了然于心,他走得很快,但到了西安市西三环一处辅道上,来来往往的车流噪声和违停车辆极度影响了他的判断,他几次与危险擦肩而过。

  经过一处交叉路口时,三辆违停汽车挡在了杨子宣的面前,若不是用盲杖触碰到车子,他就径直撞了上去。刚从两辆汽车中间绕过,一个外卖骑手骑着摩托车从侧后方快速驶来,记者迅速喊住了杨子宣,这才让他躲过一劫。就要走到人行道时,几个隔离墩横在杨子宣的面前,眼看就要撞上去,记者紧急提示他。他停下来用盲杖敲着隔离墩说:“上个月我路过这里时还没有石墩子呢。”

  步入有盲道的人行道时,杨子宣的步伐明显快了起来。他和记者说,身边许多盲人之所以选择不出门,是因为他们害怕路上的各种障碍,吃的“亏”多了自然就不愿意出门,“你们媒体应该呼吁政府部门加大盲道管理力度,快速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西安一些背街小巷、人流量大的小区周边,人行道、盲道被占用的现象很普遍:一些路段人行道上车来车往,盲道上充斥着各种障碍物;一些盲道建设得并非直来直去,而是“曲径通幽”,更有甚者,有些部门将配电箱、电线杆直接建设在盲道上。

  在西安市碑林区雁塔北路北段,为了杜绝机动车占用人行道,一排石墩被整齐地摆放在人行道边,而两个石墩径直被摆放在盲道连接处;东新街一排饭店门口的人行道上,覆盖着一层厚实的防污垫子,盲道直接就“消失”了;东大街消防救援站两侧的人行道上,共享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停在盲道上;新兴路两侧的人行道常年被商家占用,连行人都被挤到了机动车道上……

  既然盲道复杂多变,盲人也几乎不走盲道,那么是不是就没必要建设、维护盲道了?

  “盲道对盲人来说很有必要。虽然现在盲道存在很多问题,但盲人出行还是离不开盲道。”25岁的张璐瑶患先天性视力障碍,眼部仅有微弱光感,在没有申请获得导盲犬帮助之前,她单独出行主要依赖盲道。

  因为走盲道磕过腿、碰过头、撞过墙,还摔过不少跟头,张璐瑶渐渐不再愿意走盲道。“后来领养了导盲犬‘高兴’,它就像我的眼睛一样,帮助我避障,带我去更远的地方。”说起导盲犬,张璐瑶的脸上满是笑容。

  导盲犬被称为盲人黑暗生活中忠诚的引路者、名副其实的“眼睛”。张璐瑶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想培养出一只符合规定标准的导盲犬并不是特别容易。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全国各地正在使用上岗的导盲犬有200余只,而中国的视障人士总数超过1700万人,这一数字与导盲犬的数量形成巨大差距。

  “到底有没有必要继续建设盲道?面对现状,我们也曾动摇过。”西安市无障碍促进协会秘书长梁维表示,面对当前盲人出行情况,盲道的建设和管理还需更加精细。从盲人迈出家门的第一步开始,楼梯盲道衔接、电梯语音提示、小区内无障碍通行路线等无障碍设施是否形成闭环?小区内外无障碍设施能否有效衔接?这些都是值得社会各界思考的问题。

  梁维和记者说,盲道是一项公益性的无障碍设施,是政府和社会对关爱的体现。盲道铺设和管理得如何,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文明和进步程度;盲道畅通与否,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水平,也在拷问着市民的道德和文明水平。“盲人视觉的缺失需要很多感官来弥补,对视障人士来说,盲道建设是十分必要的。面对复杂的出行环境,盲道对他们来说无疑是辅助前进的‘导航仪’,尽管这条道路上充满了未知。”梁维说。

  一是管理难。盲人按摩师陈笠曾向有关部门反映过盲道被占用的问题,但结果并不理想。“我打过好几次市民热线电话,也向有关部门电话反映过,但通常都是反映后会好几天,不久就又一团糟了。”陈笠说。

  针对盲道被侵占的问题,记者正常采访了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无法实时盯着盲道,管理效果有限。在日常巡查时,城管队员现场察觉缺陷会及时解决,但无法顾及辖区内的所有盲道。而侵占盲道的行为多是即时性的,城管队员前脚刚走,后脚就有车停过来。

  现实中,盲道管理链条长,涉及规划、设计、施工、日常维护、监管等环节,无论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会引起盲道不能正常使用;管理主体多,不一样的区域的盲道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占用盲道等行为缺乏明确的处罚规定和标准,监督管理力度跟不上。

  二是质量不达标。目前,盲人出行的过程中,盲道不连贯、没形成闭环,是阻碍他们前行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在城市大大小小的路口,盲道经常会中断,很少有凸起的斑马线供盲人使用,很多路口的交通信号灯也没有盲人语音提示。一个盲人从踏出家门口,到抵达休闲或工作目的地,需要一条连贯、无障碍的盲道,而这在现实中几乎看不到。

  三是意识差。广大市民不占用盲道的无障碍理念亟待提高。由于盲道被侵占的现象比较突出,盲人的出行空间被压缩,盲道上看不到盲人。“没有盲人使用盲道”已经成了人们的潜意识,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得不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维护。

  “不敢出门不应该是盲人的生活常态。”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维权部主任邓昱和记者说,无法出门或者出门面临各种危险只能让盲人将自己的出行需求压缩到最低。

  记者注意到,对于盲道的设置,残疾人保障法、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等法律和法规都作出了相关规定,但对于盲道的日常监督管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长期关注盲人出行的西安律师吴勇认为,现实中存在着盲道等无障碍设施建设不规范、建成后管理不规范,侵占无障碍设施行为违法成本较低、执法主体不明确和执法力量薄弱等问题,极度影响特殊人士出行安全。

  吴勇建议:就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可以在法律权限范围内,试点出台本地细化规定,进一步加快盲道规范化建设和加强事后监管,同时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适当加大对于侵占和损坏盲道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10月27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初次审议。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草案在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的基础上,更好地惠及全体社会成员。同时,为在实践中精准把握无障碍环境的受益对象,草案提出了“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概念,并在附则中单设一条予以明确。

  梁维和记者说,目前盲人出行遇到的所有问题基本都能够最终靠无障碍环境建设解决,“现有的人行道能够最终靠无障碍改造实现无障碍通行。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但一些新建道路可完全按照无障碍标准来建造,这样造福的是我们所有人。”

  “日常生活中的无障碍需求者并不只有残疾人,将无障碍受益群体明确为全体社会成员,有利于推动无障碍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曾参与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草案意见征求的赵银利认为,应该在幼儿、小学、初中等教育的各个阶段普及、推广无障碍理念。

  如今,赵银利最大的愿望,就是所有小区内部都能建设一条从电梯口到大门口的盲道。杨子宣则一直坚定地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将让所有人受益。”

Copyright © 2022 欧宝娱乐官网版app下载/欧宝张信哲在线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54995号-1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欧宝娱乐官网版app | 欧宝在线下载 | 欧宝张信哲